等保资讯

了解最新等保资讯及等保政策

当前位置:首页>等保资讯
全部 745 等保资讯 540 等保政策 15

用网络身份认证护个人信息安全

时间:2025-07-31   访问量:1017
关键词: 网络安全


网购时要用到实名信息但又不想透露个人隐私,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烦恼?不久前,公安部等六部门联合公布的《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》(以下简称《管理办法》)正式施行,为个人信息保护与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遵循和实践指引。

 

过去,网络身份认证方式相对单一,手机号、身份证号频繁曝光。一旦平台管理出现漏洞,个人信息便如脱缰之马肆意泄露,电信网络诈骗、骚扰电话等接踵而来。而此次《管理办法》推出的网号、网证体系,彻底改变了上述个人信息裸奔状态。

《管理办法》的核心创新,在于通过国家统一身份认证平台,生成与个人真实信息脱敏绑定的虚拟标识,相当于给真实身份办了张数字身份证。用户在网络世界使用时,无需暴露个人原始信息即可完成身份核验,既满足了互联网服务对身份真实性的基础要求,又从源头切断了信息被滥用的链条。

这种信息保护并非单向的封锁,而是精准的守门。新规明确,网号、网证的使用范围严格限定在金融交易、政务办理等法律规定需身份核验的场景,避免认证功能过度扩张,真正实现该认证时精准认证、可匿名时充分匿名。

《管理办法》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,更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搭建信任基石。数字经济的核心是数据流动,而数据流动的前提是身份可信。以往,不同平台各自为政的身份认证体系,俨然是一座座互不联通的信息孤岛。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的推出,搭建起了全国统一的数字信任基础设施。这一基础设施的作用已在多个领域显现:在电商交易中,买卖双方可通过平台快速完成身份确认,降低交易欺诈风险;在线上政务服务中,企业资质核验无需重复提交材料,审批效率大幅提升。而在更广阔的场景中,统一认证体系的价值进一步延伸。在跨境电商行业,可与国际标准对接,助力我国数字企业更顺畅地参与全球竞争。在共享经济、远程医疗等新兴产业,更解决了服务者资质难核验、用户权益难保障等痛点。

值得一提的是,《管理办法》对特殊群体也同样予以保障。针对未成年人,建立分年龄段认证通道,既保障其合理用网权利,又通过家长监护功能筑牢防护网。对于老年人,则简化操作流程,保留传统认证选项,避免数字鸿沟加剧。这种兼顾安全与包容的设计,让制度创新更有民生底色。

当然,互联网平台接入公共服务时,在技术对接、流程调整等方面难免存在适应过程。这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,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使用知识、提供操作指南。互联网平台也要配合优化系统,通过模拟操作引导、客服实时解答等方式,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。

从纸质证件到电子证照,从线下核验到线上认证,身份核验方式的每一次升级,都深刻反映出社会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。国家网络身份认证体系的建立,不仅是对个人信息安全的守护,更是对数字时代信任机制的重塑。期待在各方努力下,网络空间更加安全可信,线上生活更加便捷美好,每个人都能在数字世界里安心畅游。

(来源:民主与法制时报)

 


上一篇: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(全文)

下一篇:没有了!

在线咨询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等保测评咨询

在线咨询

免费通话

24小时免费咨询

请输入您的联系电话,座机请加区号

免费通话

微信扫一扫

微信联系
返回顶部